Policy Interpretation

如何依托信息化做更智慧的会计-《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财会[2013]20号)》解读

《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从会计软件和服务、企业会计信息化以及监督要求等全面更新了会计工作要求,为信息化环境下的会计工作场景、业务模式、信息技术等确立了新的指导方向。新版《工作规范》体现了在中国经济环境、企业和信息化技术迅速发展的环境下,国家财政部对企业应对会计业务信息化趋势所提出的新要求和指导,指引新环境下的企业吻别电算化,拥抱信息化。

0.jpg


2013年12月19日起,中国各类企业的会计工作模式将发生重大变革,新的工作指导思想破壳而出,国家财政部于当日发布了《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财会[2013]20号)(下文简称《工作规范》或“该规范”),该规范自2014年1月6日起施行,1994年6月30日财政部发布的《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规则》(财会字〔1994〕27号)、《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财会字〔1994〕27号)将退出历史舞台。 自该规范施行之日起,《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财会字〔1994〕27号)、《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财会字〔1996〕17号)将不再适用于企业及其会计软件。
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科技界时髦词汇代表的先进科技正从各个方面极大程度上影响着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科技进步缩短了产品生命周期,新技术的应用加剧或降低了竞争程度,挖掘或创造出了新的市场需求,影响了供应商、合作机构的运作行为等,迫使企业不得不在管理模式上做出相应的变革以适应新的变化。从企业内部来说,应用新技术,极大地提升管理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丰富拓展了管理工具和手段,深刻改变了企业内部人员之间的交流模式以及财务、物资、信息、无形资产、营销等方面的管理,乃至整个企业文化等,这些都需要企业通过变革适应科技进步所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信息技术的应用已将传统的管理模式颠覆,企业的传统营运模式也面临着同样的挑战,例如企业在信息技术平台上运行ERP系统、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通过企业之间、企业内部的信息传递实现协同合作、优化资源配置。信息技术颠覆了传统的会计操作,大大提升了会计信息生成的速度和标准性,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企业的信息共享、减少信息孤岛,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更广阔和精准的信息数据。
时不我待,不进则退,旧的工作模式如果不能根据新的时代要求完成自我更新,只会成为企业发展的阻力。《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从会计软件和服务、企业会计信息化以及监督要求等全面更新了会计工作要求,为信息化环境下的会计工作场景、业务模式、信息技术等确立了新的指导方向。新版《工作规范》体现了在中国经济环境、企业和信息化技术迅速发展的环境下,国家财政部对企业应对会计业务信息化趋势所提出的新要求和指导,指引新环境下的企业吻别电算化,拥抱信息化。

一、信息化为会计带来智慧的工作方式
具体到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和会计工作模式,近年来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在国内大中型企业呈现席卷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意识到财务转型的趋势迫在眉睫,而实现财务转型的第一阶段需要将财务会计业务在集团内部进行整合共享,释放资源,支持财务管理领域的增值职能以及更深入的渗透与支撑业务发展。
第三十四条分公司、子公司数量多、分布广的大型企业、企业集团应当探索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会计工作的集中,逐步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实行会计工作集中的企业以及企业分支机构,应当为外部会计监督机构及时查询和调阅异地储存的会计资料提供必要条件。
“财务共享服务”已经由几年前高贵冷艳的时髦新词变成了如今国内大型企业集团的热门词。共享服务不再遥不可及,科技的进步为共享服务管理模式在企业中的应用提供了有利的工具,所有的共享服务中心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高效率的计算机系统和电子通讯。即使在欧洲这样比较发达的地区,也是在取得最近的技术发展后,许多公司才能够运用实际的、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方法来将过去在不同地方分散进行的活动集中在一起。
之所以成为全球范围内跨国大集团的流行选择,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确有其独特优势的“硬功”:从操作层面而言,财务共享服务是通过将易于标准化的财务业务进行流程再造与标准化,并由共享服务中心统一对其进行处理,达到降低成本、改进服务质量、提升业务处理效率目的的作业管理模式。这一工作模式的转变为企业带来的益处和优势更加广阔,财务共享的管理模式无论是对企业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实现规模经济,还是优化流程、提高客户满意度、加强企业风险控制都有着重大的优势和意义。中国企业集团的财务共享服务之路,颠覆了传统财务会计的工作方式,带来的不仅是财务人员角色的转型,而且对财务流程和处理效率带来了质的改变,为企业可持续创造价值提供条件,优化企业内部资源分配效率和效果。
《工作规范》中的以下六条为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在企业内的落地应用和充分发挥共享模式所带来的价值密切相关,分别涉及到财务共享业务模式的以下各个方面:
(1)员工报账与会计人员的工作方式
第二十八条企业应当促进会计信息系统与业务信息系统的一体化,通过业务的处理直接驱动会计记账,减少人工操作,提高业务数据与会计数据的一致性,实现企业内部信息资源共享。
第三十一条企业应当遵循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要求,加强对会计信息系统规划、设计、开发、运行、维护全过程的控制,将控制过程和控制规则融入会计信息系统,实现对违反控制规则情况的自动防范和监控,提高内部控制水平。
第三十二条对于信息系统自动生成、且具有明晰审核规则的会计凭证,可以将审核规则嵌入会计软件,由计算机自动审核。未经自动审核的会计凭证,应当先经人工审核再进行后续处理。
第三十四条实行会计工作集中的企业以及企业分支机构,应当为外部会计监督机构及时查询和调阅异地储存的会计资料提供必要条件。
书同文、车同轨,统一是进步的大前提。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使用统一的报账信息平台,使得经济活动发生后可以在全国或全球各地通过在线登录或多种设备登录的方式完成报账信息的申报。会计人员在报账信息平台上快速完成信息审核,报账信息平台中嵌入企业内部的管理要求,如差旅费标准、补助标准等,在申报后可通过系统的自动校验完成审核处理,将控制规则融入会计信息系统,在此基础上未来可以采用人工免审、系统自动通过的方式,从而达到解放劳动力,实现一条龙自动化服务。新版《工作规范》多处提及把财务操作和风险控制的流程嵌入到会计信息系统里面进行,减少人工操作。例如:对于从供应商处采购原料所涉及到的应付业务,企业可以对会计信息系统进行设计,在接到供应商发票时系统自动生成一个应付会计分录;当付款给供应商时,系统也能自动生成一个相应的现金会计分录。报账信息审核完成后在会计凭证制证环节,可以通过报账信息平台与核算信息系统间的对接,实现人工触发后凭证自动生成,通过信息系统的自动化将会计人员从传统的借贷分录制作方式中再次解放出来,真正实现“解放生产力”。
对于发票在会计处理流程中的传递方式,将不再拘泥于纸张发票的流转方式,企业可以通过影像扫描系统采集、传递、存储和调阅发票信息,支持会计业务处理和外部审查的调阅。
企业内部的信息化建设要避免信息孤岛,业务系统与财务系统间实现数据的对接,财务数据和会计信息在业务前端系统中“一点录入,全程共享”,避免数据在企业内多个系统间的重复录入。
(2)资金支付与出纳人员的工作模式
第二十九条企业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本企业信息系统与银行、供应商、客户等外部单位信息系统的互联,实现外部交易信息的集中自动处理。
贝壳、实物、金银、纸币,货币的形态不断发展,企业的资金支付方式也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从互联网诞生前采用现金、票据等传统方式到互联网技术成熟后的网上银行支付方式。
开源的同时也要节流,“现金流是王道”,如今随着经营理念的转变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大量集团企业客户纷纷提出资金集中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经营成本的财务管理需求。网上银行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客户这部分需求,但尚不能完全解决个性化服务、财务信息与银行账务信息的一致性问题。银企直联系统是企业资金管理系统和银行业务系统的接口平台,可以实现集团资金的在线及时支付、企业与银行之间的实时对账、提高资金周转利用效率,实时掌控集团整体的资金状况和资金周转信息。实现对集团资金的集中管控和资源调配,解决了直联支付、资金归集、账户监控、银企对账的管理难题。
财务共享模式下将企业会计业务的主流程最大程度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交易活动的审核、记账、支付每个环节都尽可能的实现高效处理。支付环节在银企互联的技术上,实现了银行和企业财务系统的平滑对接,企业通过财务系统中的操作可以直接完成银行账户资金的管理和调度。
(3)会计档案的管理方式
第十三条会计软件应当具有会计资料归档功能,提供导出会计档案的接口,在会计档案存储格式、元数据采集、真实性与完整性保障方面,符合国家有关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的要求。
第四十条企业内部生成的会计凭证、账簿和辅助性会计资料,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可以不输出纸面资料:
(一)所记载的事项属于本企业重复发生的日常业务;
(二)由企业信息系统自动生成;
(三)可及时在企业信息系统中以人类可读形式查询和输出;
(四)企业信息系统具有防止相关数据被篡改的有效机制;
(五)企业对相关数据建立了电子备份制度,能有效防范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和人为破坏的影响;
(六)企业对电子和纸面会计资料建立了完善的索引体系。
据测算一家6万人的大型跨国企业,每年产生的ERP凭证量大约有75万份,用A4纸打印每年需要75万张A4纸,则每年约需要消耗200棵树木。
在新的《工作规范》中(第三十八、四十到四十三条),改变了对会计信息化下的会计资料存档和管理的要求:企业内部生成的会计凭证、账簿和辅助性会计资料,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可以不输出纸质资料。新的《工作规范》不再强调必须有纸质资料档案,而是要求企业建立一个完善的会计电子资料档案管理系统和备份管理体制,使会计资料的档案管理变的环保而又“绿色”。采用电子档案系统可以实现会计档案的电子化存储和调阅管理。

二、信息化为会计带来的科技大未来
第十一条鼓励软件供应商在会计软件中集成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功能,便于企业生成符合国家统一标准的XBRL财务报告。
第十五条以远程访问、云计算等方式提供会计软件的供应商,应当在技术上保证客户会计资料的安全、完整。对于因供应商原因造成客户会计资料泄露、毁损的,客户可以要求供应商承担赔偿责任。
第十九条鼓励软件供应商采用呼叫中心、在线客服等方式为用户提供实时技术支持。
第二十一条企业应当充分重视会计信息化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和人才培养,不断推进会计信息化在本企业的应用。 除本条第三款规定外,企业应当指定专门机构或者岗位负责会计信息化工作。未设置会计机构和配备会计人员的企业,由其委托的代理记账机构开展会计信息化工作。
第三十三条处于会计核算信息化阶段的企业,应当结合自身情况,逐步实现资金管理、资产管理、预算控制、成本管理等财务管理信息化。 处于财务管理信息化阶段的企业,应当结合自身情况,逐步实现财务分析、全面预算管理、风险控制、绩效考核等决策支持信息化。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完善的会计信息化软件即是企业顺利转型的一把利器。新版《工作规范》进一步细化了会计信息化软件的界面、技术、功能、服务培训及内控方面的要求。规范要求会计软件使用中文界面;要求软件带显示和打印功能、不可逆记账功能、外部审计的数据接口、资料归档功能、用户操作日志记录功能;要求会计软件提供商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和相关的教程资料。
新版《工作规范》中引入了通过新信息技术(云计算)实现的会计软件概念,还特别对通过远程访问和云计算实现会计信息化的软件提出相关的安全和风险控制要求。另外在《工作规范》中专门提到的新信息技术是商业报告语言(XBRL)的应用。(注:XBRL(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 是XML在财报领域的应用, 定义了一组标准的描述财务报告内容的XML标签,按XBRL格式生成财报文本)。《工作规范》鼓励企业的会计软件集成XBRL语言以生成XBRL财务报告(实施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的企业适用)报送财政部。这些新信息技术的提出也揭示了会计软件未来的发展趋势。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利用外部更为专业的服务也是新版《工作规范》所鼓励的。在信息系统的内外部技术支持方式上,鼓励使用呼叫中心、在线客服的方式为用户提供服务。在信息系统的支撑下,会计业务由于其可高度标准化的业务特点,企业将其外包给BPO提供商越来越可能实现,核心财务管理战略留在公司,非核心业务外包在国际财务外包上是常用的模式,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越是庞大的机器其正常运转就越是需要精确零件的支持,公司的各项战略决策更加依赖于公司全盘的经营数据的支撑,对公司财务数据分析的要求日益精确和细化。企业的信息通常会分布在内部不同的职能部门及其分支机构,而经营决策者需要更加实时准确的财务数据为其提供决策支持,将每一颗“螺丝钉”的功能和效用最大化。因此财务信息系统的规划应坚持“统一信息平台、统一核算方法,统一管理制度、统一操作流程”的总体原则,建立统一的数据存储平台,将业务、经营、财务等多方面数据进行统一存储,通过开发数据接口等技术化手段,打通由账务系统自动将所需财务数据导入数据存储平台的通道,快捷的完成财务信息披露工作,从数据输入到数据输出,端到端的顺畅整合。利用商业智能系统,可以方便快捷的获取所需数据,并通过系统对其进行正确分析,做到有效的事后分析和控制,对企业未来做出精准和具有良好前瞻性的预测,并逐步建立和完善动态的信息跟踪机制,能向管理层和操作层提供管理仪表盘,支持决策制定。
大数据时代下,CFO的职能已经从财务管理延伸到提升企业整体绩效,从而企业财务也要随之转型,即通过高效的财务流程对企业的现金流、收购兼并、资源配置、风险管控等进行管理,利用大数据等分析工具获得深度洞察,将资源更好配置在增长领域。 作为与数据打交道、用数据说话的财务高管,在大数据时代,收集、分析、挖掘与财务相关的数据,改进工作效率与效益,获得业务发展的洞察,修炼出一副“火眼金睛”。在信息技术领域,大数据的“大”是指信息处理中的数据集合数量巨大、处理速度要求高、数据类型非常复杂、数据来源广、处理时占用大量系统空间和时间,使得原有的数据处理技术和数据库管理工具难以进行有效地和及时地处理。通常来说,如果企业联网交易较多,数据处理量很大时可以考虑使用这些技术,联网交易不多的企业中多数财务管理活动没有大数据需求,但是某些财务活动比如资本市场交易可能会有海量数据实时处理的需求。此外对于那些已经建成并运行了多年信息系统的企业,由于已经积累了大量财务数据,使用数据仓库或数据挖掘技术有助于财务分析和财务决策的有效性。

纵观国家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财会[2013]20号)》,为企业的转型和升级指明了方向,细化了会计信息化软件技术的功能和服务要求,强调会计信息化的信息标准管理和风险管理,更与信息技术发展环境下的新技术和新的业务模式密切结合。企业选择会计信息系统以及软件商开发产品时,应贴合工作规范里的要求进行设计。对于大中型集团企业,加快探索或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在财务业务集中、资源和信息高度共享的情况之下,财务管理人员对于财务的流程和信息风险变得更加容易、及时和集中控制。会计人员也将迎着信息化的发展潮流从传统老会计的角色转变为智慧工作、风度翩翩的职业人员。